军工文化

首页> >军工文化

黄崖洞系列兵工厂部分军工人物简录

来源:365365体育在线投注 ???? 点击量:100 ???? 发布日期: 2018-07-06


 火红七月,党旗高扬,盛世欢歌,群情激昂。

 我们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7华诞!

 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一辈太行军工人从武乡县柳沟兵工厂、黎城黄崖洞兵工厂出发,从锻造大砍刀的一盘铁匠炉起,辗转战斗在太行山麓、沁水河畔,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国防装备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我们欣喜地看到,昔日筚路蓝缕的人民军工,今日正在向国际一流防务集团迈进,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质量可靠、性能卓越、管用耐用适用的武器装备。80年红色历程,80年风雨兼程,80年砥砺奋进,80年华丽转身! 无数太行军工人为新中国国防装备建设,为红色兵工事业献出青春智慧、毕生心血,甚至流血牺牲。他们不求闻达、淡泊名利、一心卫国的朴实情怀令人敬佩!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现将收集到的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黄崖洞系列兵工厂部分军工人物简录及珍贵照片编发,便于我们记住这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险建设兵工,历经生死抗击日寇的光辉名字、军工英雄;便于我们从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军工的红色战斗事迹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我们建设一流国防装备、勇于攻坚克难的战斗意志。


 1、刘鼎

 刘鼎(1902—1986),四川南溪人,原名阚思俊,字尊民,曾用名阚泽民、甘作明、戴良等。1902年1月8日生于四川省南溪县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内著名的军工与机械工业专家,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经孙炳文、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赴德国勤工俭学,任旅德青年团支部书记。1926年转赴苏联深造。1928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1929年奉调回国,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曾在西安事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历任中共中央特科二科副科长,闽浙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国共产党驻东北军代表,延安摩托学校校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特科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太行工业学校(现中北大学)首任校长,中央军委联访司令部军工局副局长,晋察冀军区军工局副局长,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副部长。在当时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组织领导工人制造枪炮、弹药,保障了人们军队的武器供给。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副部长,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航空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兼航空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兵工学会顾问。1986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刘鼎同志对我国兵器工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胡耀邦这样评价刘鼎:“他为我们党的事业做过很多重要贡献”,习仲勋称刘鼎是“兵工泰斗,统战功臣”。《人民日报》曾如此评价:“刘鼎同志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创始者和主要奠基人,在军事工业和机械工业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功绩将永远载入我党我军的光荣史册。”

 2、刘鹏

 刘鹏(1912-1986),湖南省湘潭县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过北伐战争。1930年9月参加红军,曾任排长、营长、团长等职。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 12 军的支队副官、红22军特务团副官主任,红4军军部参谋、副官长、红1军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0月到陕北后,任援西军总部通信科科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司令部第三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4个科,第三科为通讯科,刘鹏任科长,三科下设通信营,刘鹏兼任营长。他作战勇敢,英勇机智,曾在1938年保卫朱总司令突围中立过功,在战斗中负伤。1939年3月伤愈,担任八路军总部第六科(军工科)科长,1939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第六科(军工科)科长刘鹏负责接管了鼙山工厂,改名为柳沟铁工厂(后与其它5个兵工厂组建为兵工六厂,即晋东公司前身)。1939年6月六科改建为军工部,刘鹏任军工部部长,1940年5月,刘鼎调来军工部任部长,刘鹏改任副部长。1941年8月至1942年9月,刘鹏兼任武安梁沟军工部四所所长,副所长刘贵福。1943年至1944年6月参与军工部整风的领导工作。当时经过艰苦创业,有4个步枪制造所,1个复装枪弹厂,1个炸弹厂,1个试验所。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已发展成有矿山、铁厂、机械厂、化学厂、枪厂、枪弹厂、炮弹厂以及工业学校等10多个单位,3000多职工的军工队伍,能够成批制造八一式马步枪、掷弹筒、迫击炮、枪弹、掷弹筒弹、迫击炮弹、山炮弹、发射药、炸药及军工生产装备等20多种产品。刘鹏是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军工部任职最长的领导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副参谋长,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安东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高级防空学校。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1军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高炮指挥部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逝世,终年73岁。

 3、刘贵福

 刘贵福,山东省宁津县人,生于1908年7月,16岁入北京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修械所学徒,先后在国民军修械所和太原兵工厂机枪分厂当工人13年,擅长轻武器修造。1937年8月从太原投奔延安柳树店兵工厂当工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调太行山支援总部军事工业的建设。历任军工部工程部技师,一、四所副所长,枪弹厂厂长等职。他参与了设计制造“八一式”步马枪、驳壳枪、单向短枪和五零小炮弹的改进工作,并研制了刮斜机、拉线机、边槽机等十余项专用设备,1943年被评为军工部技术能手。刘贵福设计制造了两种新式轻型步枪:“无名式马步枪”和“八一式马步枪”。这种枪吸取了“无名式”、“捷克式”、“中正式”、“三八式”以及“汉阳造”等步枪的优点,他的长度比一般步枪略短,比马枪稍长。枪的刺刀紧紧连在抢筒口部,平时折伏在枪杆下不会丢掉,肉搏时能迅速脱钩弹出展开,优异的战斗性能深受战士喜爱。1939年5月,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无名式马步枪”荣获甲等产品奖,刘贵福获“特级劳动英雄”称号及毛主席题词:“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毛泽东”。1943年被评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劳动英雄,并荣获“技术能手”称号。1944年被评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模范技术干部。他是“劳动英雄”称号的第一人,是八路军轻型化制式步枪的开创者、中国第一位步枪设计师,轻型化步枪的先驱。建国他主持我国第一代火炮等制式兵器定型和我国地方兵工厂的创建等工作,为我国的兵器、国防和航天工业做出贡献。

 4、汉涛

 汉涛,现名郑汉涛,浙江宁波人。生于1915年3月,1933年底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在上海华新厂、长城厂任工务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转介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于1937年10月进入陕北公学培训学习,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延安军委军工局任工程师。1939年8月为支援抗战前线军工基地建设,被派往晋东南太行山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军工部工程处处长。在此期间主管产品研制、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为改变工厂原以军事化管理为企业化管理,亲自调查研究,总结制定了总部军事工业管理规章制度。为贯彻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多次举办培训班,亲自讲课。还促进工会的建立,实施以集体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各项工作规程,实行收发、定额、检验、核算、统计、记工等制度,改职工的供给制为津贴工资制。为促进多生产武器弹药支援前线,也为积极奋战觉悟高技术高的劳动模范生产英雄得到合理的回报,在特定的生产岗位上实行按件工资,更加有力的促进了生产,支援了前线。他坚决贯彻党的指示,发展兵工生产,在工厂管理中表现了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创造能力,为八路军前总兵工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基地的作战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处处长和华北兵工局副局长。1949年4月在太原解放以后,他认为解放战争即将结束,全国即将解放,武器弹药生产压力减弱,新中国即将建立,大量培养军工技术、管理人才,已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他力排众议,果断动用局长基金一亿斤小米作为经费,委派厉瑞康立即筹建华北兵工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重工业部兵工办副主任、中央兵工总局副局长兼华北兵工局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局副局长、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计划财务司司长兼动员计划司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长期战斗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上,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甄荣典

 甄荣典,1916年2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第十八集团军军工部一所(黄崖洞兵工厂)、一厂、实验所当工人,在军工部六厂、十二厂当工人兼工会主席。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钻研技术、改进工具,创造了75秒车一发50炮弹外圆,日车480发的最高纪录,1942年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新劳动者旗手”称号,同时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3年军工部在各厂开展了甄荣典运动,号召全体职工学甄荣典、赶甄荣典,争当甄荣典式的劳动模范。1944年军工部评选出甄荣典、杨鸿章、柴栋良、教逢春、石成玉、陈兆祥、刘贵福、邵希明、李银成、郭栋才、王孝堂、尚文元、孙永福、安蓬莱、张浩、王明钦、高文喜、关丁旺十八名劳动英雄。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黎城县南委泉召开群英大会,大会一致选举“炮弹王”甄荣典为边区劳动英雄旗手。被评为“一等劳动英雄”,并号召以甄荣典为榜样,再次掀起了生产竞赛运动新高潮,有力地推动了根据地兵器工业的发展。1947年在军工部开展“创造刘伯承工厂运动”中荣立大功,并荣获《英雄本色》锦旗,被誉为“炮弹大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北兵工工会主席、太原市总工会和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1950年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甄荣典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候补代表,全国总工会第六届、第九届执行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候补委员,第五届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50年、1952年两次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2005年甄荣典以其杰出的贡献入选《永远的丰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将甄荣典列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战争年代的劳模典范,称赞他为“新劳动运动旗手”。

 6、赖际发

 赖际发(1910-1982),福建省永定县人,生于1910年10月,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从事农民运动,后任红军团政委,师后勤部长,军民运部副部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任晋中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八路军独立支队政委、旅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1944年9月调军工部任政治委员,主持军工部的全面工作,认真按照党的政策给被误惩的同志甄别平反,重返工作岗位。妥善地处理了“抢救失足者运动”造成的各种问题,组织领导广大干部和工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很快地恢复了生产,并根据部队作战需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武器研究、提升产品性能、革新生产工艺,使产品的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最高水平。他是总部军事工业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为发展人民军事工业,制造武器弹药支援解放战争,做了大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国务院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中共党组书记,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顾问等职。被选为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2年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7、陆达

 陆达,浙江省湖州市人,生于1914年12月,1933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钢铁冶金专业。1937年10月,随杨虎城将军从欧洲归国抗日,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同汉涛等三百余人组成的“工兵营”一起从延安调晋东南,任军工部工程处副处长,后担任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厂长,把先进的冶金技术与根据地的土设备紧密结合起来,建造了真空焖火反射炉,并日夜守候在焖火炉旁,探索炉温的变化规律,解决了白口生铁表面韧化技术为开创根据地为规模的炮弹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主持和指导了太原钢厂、大冶钢厂的扩建和改造以及武钢转炉炼钢的技术攻关;将钢铁研究院建成冶金新型材料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研制出为国防尖端技术和国民经济急需的重要金属材料。与此同时,为培养冶金科技人才和发展、提高钢铁品种和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中央军委兵工局工程师、八路军总司令部军工部工程处副处长、钢铁局副局长,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重工业部钢铁设计院副院长、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院院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四、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8、程明升

 程明升,河南省灵堡县人,生于1903年3月,日本稻田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只身返回国內,七七事变前重新入党,时任焦作煤矿电气股主任。组织上给他的任务是做好上层的统战工作,并且恢复发展焦作修武地区的党组织。经努力,中共豫北工委(后为豫北特委)在程明升家中成立,他任委员、新辉获中心县委书记,兼任修武县抗日游击队队长兼政委。随后成功组建政权,任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队赵谭支队二大队政委。1939年4月调军工部,先后任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军工部一所所长、第一兵工厂厂长。他是黄崖洞兵工厂的创始人之一,对组织步枪的生产和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41年春调往延安军委三局,曾任通讯材料厂厂长,通校校长,二处处长,兼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下属电机工程学会副主任。届时主持组织生产我党我军第一台发电机,现在军博展览。抗战胜利后。派赴东北。曾任东北军工部副部长兼东安电器修造厂厂长。后任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工矿处副处长,东北电业管理局局长。五二年调进北京,任燃料工业部下属全国电业管理总局局长。五五年任电业部部长助理,五九年任水电部副部长。期间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二届理事长等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9、宋辅南

 宋辅南,现名袁文,安徽省金寨县金湾村人。生于1899年4月,青年时期从事农民动运,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秘书、科长、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41年12月调军工部任政治部主任兼党务委员会书记。他在任职期间为加强政治工作,组织编印了职工教材,向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发展史、工人阶级及其历史地位和光荣使命,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工人阶级责任的教育,建立了党内生活和职工教育制度,对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保证完成军工生产任务起了重要作用。1942年底调离军工部。

 10、杜基祥

 杜基祥,江苏省铜山县人,生于1891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国当华工,191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派往苏联莫斯科红军大学学习。1926年3月回国参加广东予东园工农自卫军任总队部军事教导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叶挺独立团的连长、营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三河坝战斗负伤。1937年调延安抗大任军事教员。1940年调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副厂长。1941年负责筹建青城铁厂,并任厂长,1942年2月调离。历任延安抗大军事教员、太行军区军工部厂长、冀南银行仓库主任等职。全国解放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职。

 11、白英

 白英,四川广安县人,生于1911年,青年时期入四川铜元局枪弹厂制药厂当火工5年,学会了制造枪药火工技术。1938年12月,投奔延安参加抗日,翌年3月调总部军工科,先后任炸药厂、枪弹厂厂长、化学厂技师,在根据地军事工业中从事火药的研制工作。1939年,他在武乡县用麻杆、硫磺、硝土为原料,同工人一起生产出数万斤黑火药(现由晋东公司唯一传承军用黑火药生产)。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率领工人大队参加“百团大战”,负责收集军工器材。1942年7月,他遵照刘鼎的指示用硫酸制成了硝化棉枪弹发射药,开创了太行山区无烟火药的生产史,受到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嘉奖。

 12、马德昌

 马德昌,天津市特一区三义庄人,1901年6月生。1938年初参加革命。任河南修武县抗日政府修械所所长,同年10月,调入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任钳工股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任军工部一所工会主任。1944年调军工部工程处。

 13、郝希英

 郝希英,河北省人,生于1902年,12岁小学毕业考入天津华兴厚机器厂做工,五年后转入天津霈印书局、济南军用炸弹厂、沈阳奉天迫击炮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由东北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先后任工长、科长、副厂长。1935年10月至1938年3月在陕北红军中央兵工厂任厂长。1938年3月在延安党校学习,1939年3月调抗日前线参加晋东军事工业建设,先任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为晋东公司前身)军代表,后任军工部二所、三所所长。在三所任职近四年,领导全所职工研制成功了掷弹筒和五0炮弹。1944年3月调回延安。

 14、石成玉

 石成玉,河北省邢台县人,生于1904,幼年在家务农,后来学会制作手榴弹的技术,自开炉匠铺以做手榴弹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全家担着工具箱参加八路军,办起了小型炸弹厂。1939年调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成为做手榴弹的技师,并任二分厂厂长。他根据战争需要,先后研制各种手榴弹、马尾弹、地雷20多种,成为造手榴弹的土专家。

 15、刘致中

 刘致中,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1904年5月,青年时期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系,曾任东北风城锰矿、宝马川金矿、太原炼钢厂工程师。1938年3月投奔抗日根据地,担任太行第三专属修械所所长,1940年11月调军工部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任副厂长,负责炼铁技术指导。1941年10月调太行工业学校任副校长,实际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他根据刘鼎的指示,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军工技术人才,1942年5月在反“扫荡”中不幸牺牲。

 16、齐宣威

 齐宣威,山西省定襄县人,生于1905年,自幼入太原兵工厂当造炮工人,太原沦陷前夕,离厂返乡。于1937年10月,招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修械所。次年7月,他与刘职珍、徐璜智等借用煤矿机床试造七九步枪2支,获总部嘉奖,随后调韩庄修械所,先后任军工部一所机工工长、军工部兵工二厂副厂长、试验所所长。他与技术人员合作,研制军工专用设备10余台。

 17、教逢春

 教逢春,山西省洪洞县人,生于1906年,出身于爆竹匠世家,1938年跟随其叔父全家参与县抗日游击队的修械所做手榴弹,次年调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为晋东公司前身)任制药技术员,后调军工部任火工技师。他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拆卸解剖缴获敌军的炮弹。在火工品的实验中,他叔父、妻子先后殉难于火工爆炸事故,他本人也多次负伤,但他毫不退缩,勇于钻研,成为军工部制造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技术权威,被誉为“火工品的外科医生”,曾授予军工部劳动英雄称号。

 18、陈志坚

 陈志坚,天津市人,生于1906年9月,三十年代初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先后在青岛、山西、北平、陕西、河南等地任工务员、工程师、教员、科长等职。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赴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8月调军工部担任建厂工程师,负责厂房设计和指挥现场施工。1940年初,在武安县梁沟村领导组建军工部四所,开辟了新的造枪基地,陈任所长;1941年8月调太行工业学校任教;1942年调回四所继续任所长,在他的主持下,研制成功五六新步枪和单项短枪。

 19、孙永富

 孙永富,山西省寿阳县大垴村人。生于1907年1月,1924年至1937年在太原兵工厂枪弹分厂学徒,后升为工匠。日军侵入太原,他离职回乡。1938年3月在家乡参加抗日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调八路军总部修械所,1940年初军工部成立复装枪弹厂,孙首批调入,参与研制工作。在设备缺乏的条件下,他和同志们用手工的方法,仅两个多月就制造出大量复装枪弹。1943年任枪弹厂副厂长,他和工友一起,设计制造出成批生产复装枪弹的切口机、中火锚机、烧口机等简易专用设备,提高了生产枪弹的数量质量,被评为军工部劳动英雄。

 20、徐长勋

 徐长勋,河南省光山县人,生于1907年,自幼在家务农。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营长、团长、师政委。1938年7月,受总部第四科委派组建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同年9月修械所在山西省榆社县韩庄村组建成功,徐任所长;1945年4月调太岳军区任军工部部长,是太行军事工业最早的创始人。他为创建军事工业,跑遍了太行山区,集中了各方面的人才,收集了大量生产设备器械,对总部军工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1、赵芳

 赵芳,北京丰台人,生于1907年11月。16岁在河北磁县怡立煤炭当工人。1937年11月,他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秘密组织动员700余民工、200多辆大车,从敌占区抢运一大批器材到抗日根据地,其中有机床、工具、稀奇金属、原材料等,这些物资在军工初创时期起了重要作用,他被命名为“有功工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5年期间,历任枪弹厂、炮弹厂、枪厂机工、厂长。

 22、张贻祥

 张贻祥,安徽省金寨县人,生于1908年。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0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历任班、排、连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等职。1943年1月调军工部任政治处主任。他上任时,正值军工部结束精兵简政工作,机关人员减少,思想问题较多。他团结全体政治工作干部,在职工中进行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教育,组织开展“新劳动者”生产竞赛,并带领干部开荒种地,节约度荒,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功能,使各兵工厂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军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

 23、吴贵祥

 吴贵祥,山西昔阳县人,生于1910年2月,曾在太原兵工厂手枪厂任钳工6年,1938年3月参加革命,任晋东游击队铁工厂厂长,1940年在一二九师修械所任所长,是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军工部七厂厂长,领导全体职工开创了刺刀生产。1942年秋调太行工业学校工训队任队长,负责培训各厂精兵简政后抽调出来的青年工人。1943年9月至1945年在军工部工作。

 24、马文郁

 马文郁,河北省定县人,生于1910年6月。幼年入太原兵工厂,当机工13年,熟悉枪械和火炮的制造技术,并通过半工半读完成了初中学业,日寇入侵太原前夕离厂。1938年,参加八路军修械所,1939年调军工部三所,任机工股长。1944年调兵工三厂,参与新五零炮的研制。他技术高超又勤于思考,先后发明拉制步枪抢筒来复线的拉线机、镗抢眼机、剔步枪接套内孔的斜角肌、五零炮打眼机和炮筒扩孔机等十余种专用机具,有效地解决了枪、炮生产中的许多技术关键,被称为机工技术能手。

 25、王化南

 王化南,山西省武乡县人,1910年9月29日出生。1937年7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9月,任武乡县工人抗日救国会副主席,1937年11月兼任武乡县抗日武装自卫队铁厂(又名鼙山工厂——柳沟铁厂前身)主任技师。1939年3月,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为晋东公司前身)副厂长,同时参与了水窑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的选址和建设工作。1940年3月,任八路军军工部复装枪弹厂(下赤峪村)厂长。1940年9月,同军工部王锡嘏,张浩等同志返回武乡,开始研制硫酸,于1941年春,在武乡县洪水镇,采用缸室法制硫酸取得成功。1942年5月,任黎城百布礁化学厂厂长。1944年4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工部源泉化学厂副厂长。1946年11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军工部第七兵工厂副厂长。1947年10月,任隘峪口第七药厂厂长。1949年6月,任军工部第十药厂厂长。1951年1月任145厂厂长,1952年9月任375厂厂长,1953年12月任475厂厂长,1955年调任二机部第二局设计处副处长。1958年1月9日,任245厂党委常委、副厂长。1960年11月,调任775厂厂长。1962年12月,调任山西省农电局局长。1965年调任9141厂厂长。1975年12月,又调回245厂。王化南从事人民兵工事业四十载,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为火炸药生产、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多次受到党和人民的表彰与奖励,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6、张浩

 张浩,河北省晋县人,生于1910年,“七七事变”前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化学系。1938年3月,投身抗日根据地,1941年调军工部,历任源泉化学厂副厂长、军工部工程处工程师。他曾与化学技师王锡嘏合作,以陶瓷缸、管,建造蒸馏塔,在根据地试制成功硫酸、硝酸、盐酸,开创了太行山区的化学工业和火炸药生产,有一次在进行水银净化处理时,他严重中毒,生命垂危,经抢救脱险后,仍奋不顾身投入生产。由于他忘我工作,多次被评为军工部、晋冀鲁豫边区劳动英雄。

 27、郭栋才

 郭栋才,河南省浚县人,生于1910年6月,25岁时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1935年录入该校内燃机教研室研究生,翌年3月回国,任西安东北大学工学院教授。1938年11月,投奔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任随军干事。1939年8月调军工部,直至1945年8月先后任二所技师、三所工务科长、四所一分厂厂长、太行工校教员、工程处工程师。他参加过西安里二所和兵工厂二厂的筹建工作。他作风踏实,工作严肃认真,富有创造精神,是五0小炮的设计者和生产组织者之一,并研制和改进了不少机械设备,多次受到上级奖励。

 28、刘职珍

 刘职珍,山西五台县新堡村人,生于1910年8月。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随军修械所,先当工人,后为代所长,翌年8月调总部修械所,任工务科长,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工作;1940年调四所任工长;1942年7月调太行工校学习;1943年9月分配四所二分厂任厂长。1944年底调军工部试验所,参与源泉化学厂设备的研制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解决了切药机刀片加工技术,并制成切片机,为发射药的批量生产提供了设备。

 29、周海

 周海,四川省宣汉县人,生于1911年12月。22岁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支部书记,1939年12月,任军工部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教导员。1941年4月,任土棚刺刀厂厂长。1942年3月调离军工部。他在柳沟铁厂任职期间,针对工厂当地工人较多,农民习气浓厚的特点,积极在职工中开展政治、文化教育,有效的加强了工厂的组织纪律,增强了职工的抗战热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0、肖光明

 肖光明,江西省吉安县人,生于1912年。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3月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至1938年期间,历任战士、电话技师、指导员、红泉县苏维埃主席、营教导员、中共北方局党校学员。1939年党校毕业分配到总部军工部政治处组织股任股长。1940年调军工部三所任政委。同年10月,日军围攻三所时他临危不惧,组织全体职工埋藏机器,分散转移,自己带领工人自卫队顽强的阻击敌人,经三昼夜战斗,使职工安全脱险。1941年调军工部政治部组织科任科长。1942年至1945年先后任军工部二所、四所、兵工三厂政委。

 31、李作锦

 山西省晋城市人,生于1912年3月,14岁进入太原兵工厂当工人,1937年10月太原沦陷前夕,离厂返乡。随即邀集30多名同乡工友参加八路军,组建骑兵团修械所,任副所长。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调八路军总部直至1945年,历任韩庄修械所、离峪三所副所长、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厂长。他在参与五五式步枪、五零小炮的研制中解决了不少技术关键,在对日反攻时,迅速地组织了八二迫击炮弹的批量生产。

 32、王锡嘏

 王锡嘏,河北省丰润县人。生于1912年3月。1937年7月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化学系,曾在太原西北实业公司电化厂工作。1939年3月投奔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特课大队工兵连助教。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2月调军工部任化学技师,1942年在武乡柳沟村组织、领导试制硫酸,为火药制造奠定了基础。后在大行工校任化学教员。1943年9月至1945年8月调太岳军区后勤部组建东庄化学厂任职。王锡嘏是总部军事工业研究无烟药最早的科技人员之一。

 33、李尚志

 李尚志,河北省內邱县人。生于1912年12月。1930年毕业于內邱县简易师范。1937年12月投奔延安,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野战政治部一队指导员,1940年1月至1943年6月任八路军总部军工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44年至1945年8月任军工部枪械厂教导员。他工作认真、善于调查研究,为搞好军工部政治思想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针对性的进行形势、思想教育。他在战争年代一直勤于笔记,先后记有工作笔记20多本,成为珍贵的军工史料。

 34、李菲平

 李菲平,河南省南乐县人,生于1913年2月,毕业于河北工学院机械科。1936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抗日军政大学特科大队器材股长,1940年随刘鼎部长调军工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3年期间历任军工部干训队队长、太行工业学校教务主任、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厂长。他在军工教育线上,面对战争环境的艰苦条件,采取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为培养军事工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做了大量工作,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1944年调太岳军区后勤部。

 35、张世杰

 张世杰,河北人,生于1913年,18岁入河北省磁县怡立煤炭公司当工人。1937年冬参加八路军,进入一二九师修械所;1939年调军工部一所当技工;1940年5月,军工部总工会成立,被推举为首任工会主任。他在太行区总工会的指导下,主持制订了军工部总工会章程和基层工会工作条例,建立与健全了工会组织,实行了集体劳动合同制度,1943年调四所二分厂任厂长。

 36、贾晓东

 贾晓东,陕西省户县人,生于1914年1月,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员。1937年2月参加工农红军,历任宣传员、“国风日报”校对;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调军工政治处任教育股副股长,1942年2月调政治部干部教育科任副科长,是年9月调青城铁厂任教导员。1942年8月至1943年9月在太行工校任副教导员、政治教员兼工训队指导员。贾晓东在开展工人教育和建立干部教育制度方面有显著成效。他根据职工特点,总结出了不同的施教方法,编写《职工运动》,在太行工业学校讲授。

 37、唐成仪

 唐成仪,上海市人,生于1914年3月,家境贫寒,自幼入印刷厂当排字工人,业余时间他勤奋学习,考上上海雷氏德工学院动力工程专业。1938年投奔延安,翌年10月随“工兵营”调军工部从事生产技术工作。他在军事工业的产品设计、设备制造、生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了步枪、五0小炮、炮弹的研制,当时的产品图多是由他绘制。1943年他还参与了军工部五年工作总结报告的起草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奖励。

 38、刘先惠

 刘先惠,河南省鹿邑县桥南头村人,生于1914年7月,16岁时入国民军修械所学徒,后到太原兵工厂当钳工。1938年1月投奔延安茶坊兵工厂,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随“工兵营”来前线支援太行军事工业建设,先后任一所副工长、检验股长、工会主席、分厂副厂长,1943年至1945年任太岳区械弹所所长。他自幼学会了一手钳工技术,干活速度快、质量好,是全所钳工工匠中的好把式,被誉为钳工能手。1940年2月朱总司令视查一所时,给他作了“劳动英雄”的题词。

 39、张方

 张方,生于1914年6月,青年时期就读齐鲁大学,毕业后攻读燕京大学物理研究生。1938年9月投奔抗日根据地,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技术研究室教官、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化学科科长、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从事无烟火药的研究和制造,1941年他与晋察冀军区军工部的干部和职工合作,在根据地开创了硫酸的生产和硝铵炸药的制造。1941年7月调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工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负责源泉化学厂的筹建和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厂炸药的批量生产。

 40、熊杰

 熊杰,江西省兴国县人,生于1914年7月,12岁时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历任战士、机要秘书、组织干事等。1939年9月调军工部任一所、四所教导员,1945年调一厂任政委兼厂长。他在一所任职期间,团结全体职工群策群力建设了水窖兵工厂。一所转移到苏公村,他一度兼任所长,领导全体职工在反“扫荡”斗争中坚持生产。他为人谦虚,处处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共渡困难,关心职工疾苦,思想工作细腻,被誉为“职工的贴心人”。

 41、高原

 高原,河北永清县人,生于1915年5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八路军军工部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为晋东公司前身)厂长。他领导柳沟铁厂的职工从开始做手榴弹手到生产炮弹毛坯,以后发展到能够进行研制硫酸和枪弹黄铜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使工厂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使柳沟铁厂成为太行军事工业的生产基地。长治解放后,参与了兵工二厂的选址工作,后任太行行署公路局局长。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交通部研究所所长、新技术学部副主任等职。交通部科技委主任兼交通科学院院长,国家经委综合运输所所长等职。

 42、周西凤

 周西凤,河北省赵县人,生于1915年10月,原为延安工业局修械所工人,1939年10月随“工兵营”赴抗日前线支援军工建设,历任二所、三所工会主任,是职工中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5月被推选为军工部总工会主任,1942年连任第三届工会主任。他任职期间,积极组织成立工人合作社,开展职工文娱、体育活动,搞好职工生活,领导工人自卫队,在保卫工厂和开展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3、张弥

 张弥,山西省固县人,生于1915年,中学毕业后,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自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调军工部,先后任机关总支书记、组织股长,1941年至1945年任三所、四所、太行工校、化学厂教导员。张弥一直从事党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态度谦谨、待人和气、善于替人排忧解难,曾获得模范干部称号。

 44、徐璜智

 徐璜智,山西五台县人,生于1916年,自幼入太原兵工厂做工,钳工技术熟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弃职回家。1937年10月招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随军修械所。1938年7月在山西电留县余吾镇参加七九步枪的试造,受到总部的嘉奖。同年8月,调总部修械所当领工,后任一所、三所钳工股长,曾参与五五式步枪和五0小炮的研制,1945年调兵工三厂任厂长,组织生产步枪和小炮。

 45、杨鸿章

 杨鸿章,河北省容城县人。生于1917年2月。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营部通讯员,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八路军军工部一所,历任车长、工长、指导员。1943年荣获军工部劳动英雄称号,出席了同年8月召开的晋冀鲁豫边区劳动英雄大会。

 46、厉瑞康

 厉瑞康,江苏省溧阳县人,生于1917年5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奔延安,1938年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留任该校政治教员。1940年6月至1943年2月,在军工部负责干训队筹建工作并担任政治教员,主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太行工业学校成立后,历任副教导员、教导员、总支书记等职,在组织教学工作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军事工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干部。

 47、张先进

 张先进,四川省通江县人,生于1917年6月,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青年团,1934年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历任班长、指导员、总部野战政治部分总支书记,1939年4月调军工部,先后任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一所、三所教导员,在总部军事工业的创建中,他努力工作,团结、教育了一批干部和工人,1934年调延安军事学院。

 48、孙开楚

 孙开楚,(1910-1942),湖南人,自幼勤奋好学,接受革命思想,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工农共军,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机要科长、中央中共军委机要科副科长、毛泽东机要文书、八路军总部机要科科长,1931年11月调太行军工部任政治委员。他到军工部后,遵照彭德怀、罗瑞卿的指示,把中央红军、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军事工业生产的特点结合起来,同军工部的广大政治工作者一起探索,于1941年9月制定了军工部工厂政治工作和政治指导员工作条例草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健全了从军工部机关到工厂班组,从党内建设到工会组织的一整套推进军工生产的政治工作法规。这套法规,对于团结教育职工,保证军火生产工作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孙开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宣传教育能力,是军工部政治工作的主要创建者。1941年5月,日本调集重兵围攻八路军总部,他在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被敌包围,在突围战中不幸牺牲。

 49、沈丁祥

 沈丁祥,江苏省启东县人,生于1917年10月,14岁入上海中华铁厂学工,不久成为内燃机钳工。1936年6月经我地下党组织介绍,投奔陕北吴起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兵工厂,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调军工部,从事复装枪弹的研制,并任枪弹厂厂长。他带领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在设备不足、原料缺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开创了太行山区复装枪弹的生产局面,到同年8月,工厂为百团大战提供枪弹近10万发。直到抗战胜利,沈丁祥一直负责枪弹厂的组织领导工作,担任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厂长,1938年负责该厂往阳泉市的迁建工作,是晋东化工厂的主要奠基建设者之一。

 50、李鑫德

 李鑫德,河南人,生于1917年12月,幼年学会钳工技术,1938年2月在山西省夏县参加八路军游击队,同年12月调入总部修械所当工人。他性情爽朗,是工人中的活跃分子,1941年5月,军工部总工会成立当选总工会组织委员,1943年选为军工部总工会第四届工会主任,此后一直从事军工工会工作。他在领导开展生产竞赛、组织职工教育、创建职工福利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51、王大勋

 王大勋,上海市人,生于1918年4月,16岁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机械科学习4年,后又攻读四川省国立高级工业学校。1938年5月从大后方投奔延安,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随“工兵营”开赴抗日前线到总部军工部。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先后任工程处科长、军工二厂技术员。1940年他用自生铁夹钢的办法,与工人合作制成复装枪弹冲压设备,解决了手工捶打厚薄不均的问题,保证了炮弹质量,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52、陈廉如

 陈廉如,河南省温县人,生于1919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1939年分配到军工部做政治工作,1940年初,协同陈志坚一起筹建军工部四所,任教导员。他工作积极、作风朴实、吃苦在先,行军中把自己的马让给体弱的职工和家属骑,平时关心职工疾苦,深受群众爱戴。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围攻四所,他带领职工安全转移,黑夜摸着山路给员工送饭,不幸掉下悬崖牺牲。

 53、张汉英

 张汉英,1919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头澄海县莲花镇上墩村,1931年参加儿童团,1933年参加共青团,1938年2月经泰国侨党介绍,由陕北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分配到延安陕北公校关中分区,同年4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第四期)学习,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毕业后随抗大一分校工作流动团分配到山西八路军武乡柳沟兵工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任副指导员; 1940年任军工部二所特派员、1941年底至1945年分别在三所、黄崖洞兵工厂任副教导员、工会秘书、技术书记、特派员。1946年1月任军工部山西石圪节解放煤矿监委,1946年当选潞城参议员,1947年先后任军工部子弹厂监理、炮弹厂二分厂(刘怕承工厂)副政委、副厂长。

 54、刘敏

 刘敏,女,共产党员。1921年11月出生山西晋城。1938年参加晋城濩泽中学军政训练班,同年参加山西决死三纵队政治工作队,1939年山西壶关抗日军政大学,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军工部兵工厂先后曾在柳沟铁厂(后组建为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副政指,黎城工校学习,苏公一厂工会秘书,子弹厂,西达兵工厂,武乡翻砂厂,潞城石圪节煤矿,化铜厂,南石槽一分厂分别任记工员、秘书、收发、出纳、总支秘书、机要秘书、营业股长、厂办秘书等。1950年调北京七十兵工厂,546厂,兵工总局,847厂,笫三、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总公司。1982年离休享受局级待遇。2012年9月24日去世。

 55、韩忠武

 韩忠武,战争爆发后,他带领30多名造枪工人,投奔到豫晋游击队,组建阳城修械所,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于1938年9月造出七九步枪10支,手提式冲锋前枪2支,同年11月调入总部修械所,1940年,朱德总司令视察水窖一所时,亲笔题写“生产模范韩忠武”,成为手工造枪工人的优秀代表。1941年提任一所三分厂厂长;1943年至1945年任兵工二厂副厂长。

 56、曹存才

 曹存才,1920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南张公社。1937年7月2日参加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吉县游击队115师陈支队。1940年6月因在战斗中腿部受重伤,治疗后被分配到黎城县下赤峪村北关帝庙军工部枪弹厂。1941年3月由军工部孙永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在南就水枪弹厂、八路军军工部四所主要负责生产复装子弹,厂长沈丁祥。1943年6月枪弹厂迁至辽县(今左权县)南井沟村继续生产。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枪弹厂由左权县南井沟村迁至左权县西安村。厂长刘贵福,副厂长沈丁祥、孙永福。生产全新枪弹(自制子弹,用自制的新弹壳生产枪弹)。1946年5月枪弹厂迁到潞城县垂阳村,继续生产子弹!这一年经朱德、刘贵福审批与张菊梅同志结婚,担任子弹厂长助理、工长。1949年3月随西进部队到兰卅西北军区军械学校及后勤第一修械厂,1950年调入军械学校任分支书记,1952年7月光荣转业到宁夏工作。1953年至1976年先后任宁夏直属党委企业总支专干、宁夏盐池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灵武市工业交通局党委书记等职。1976年7月离休至今,和老伴张菊梅生活在宁夏灵武市。

 57、赵水海

 赵水海,山西省五台县槐荫村人。1921年11月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15师344旅修械所当学徒,1938年8月调八路军总部修械所,1939年7月调军工部一所当工人并参加工厂自卫队,多次保护职工在“反扫荡”中脱险,1940年5月当选为晋时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58、吴开连

 吴开连,1919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31军第93师276团,历任司号员、保管员、战士,并经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93师改编为129师386旅772团,他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黄崖底、长乐村等数次大的战役,打死打伤多名日本鬼子,多次受伤,1938年4月在山西榆社战斗中负重伤;于1942年因久伤致疾,进入山西晋城太岳军区炸弹三厂任采购员、保管员,后辗转进入兵工六厂(晋东公司前身),负责生产保卫工作,1973年4月任厂工会主席,1980年3月离休后,依然关心工厂建设,积极献言献策,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好评。进入新世纪,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经常接受邀请开展红色教育,受邀于省、市少工委以及党政机关、学校、企业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还把缴获的日本军刀等战利品以及国家授予的奖章、证书无偿捐献给了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只把一枚生前无法取出的“弹片”(在骨灰中找到)及其战斗精神留给了子孙后代。

 59、冯玉斌

 冯玉斌,1919年出生,1938年参军,1941年入党,后因腿伤进入黄崖洞兵工厂,分别在刘伯承兵工厂一大厂、潞城机器厂、第六兵工厂工作,1990年离休。他没上过一天学堂,参军打过日本人,进入兵工厂后,从一级工做起,历任领工、工长、车间主任、科研所长、副总工程师,成长为一位企业高级科技管理干部,亲身见证了人民兵工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他曾是晋东公司年龄最大、党龄最长、工龄最长的“三最”老兵工。

 从放牛娃,到火线战士、兵工人,再到兵工厂副总工程师,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现在的生活条件就是好呀,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切都是党给的,我们应该为党奉献一切。”冯玉斌生前经常这样说。

 60、田世民

 田世民,1920年出生于一个山西长治沁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度日从16岁起到地主家扛长工,因无法承受地主无情的剥削压迫,遂学做木工谋求生计;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受革命思想启发,1938年7月参加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修械所;1938年、1940年先后发生两次火药爆炸事故,11名战友牺牲,他和爱人被炸伤,爆炸波击不到1岁的孩子受伤夭折,他伤愈后回到兵工岗位。1941年日本鬼子扫荡,他埋藏好兵工设备后回到村里被俘,装成聋哑人受尽酷刑不暴露身份,后装病寻机逃出,回到炸弹所继续修枪炮;虽经历数次生死磨难,却对兵工事业痴心不改,从一名普通的技工、领工、组长逐步成长为科长、支部书记、工会干部。


(由刘文石(刘鼎之子)等太行军工老战士后代提供,杨虎林整理)